富拓外汇:【拼出制高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中小动力电池厂商掘金新增长极

2024-12-20 11:13:24

【拼出制高点】系列产业观察由第一财经联合微众银行微众企业+推出,致力于揭示制造产业中的中小微力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汽车制造业大变革中重要的“三电”核心技术之一,推动行业不断向上探索前沿技术。本文深入动力电池产业,探究中小微企业面对行业激烈竞争格局,如何突破瓶颈,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登顶国际舞台。

自2024年7月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样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604.5GWh,累计同比增长26.7%。同期,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05.8GWh,累计同比增长37.6%。

快速成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大批中小动力电池厂商迅速成长,逐步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中动力电池的技术,提速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的实力助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突破65%。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市场“内卷”明显,持续的“价格战”已波及中小企业生存,如何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寻找增长极、获得投融资机会,实现技术突破并得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会成为中小企业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新合作模式下的攻坚战

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工业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100975.8亿元,同比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7.57%。2023年,我国汽车类消费商品的零售总额是4.86万亿,同比增长5.9%。其中即包括众多中小微企业所做的贡献。

当前,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行业技术向全新的领域迭代。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技术之一的动力电池,已成为行业产值增长重要的一环。

过去两年里受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供应受限的影响,多家车企开始自建电池厂,或者寻求备用供应商,从事动力电池制造的中小企业数量明显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从企业存量来看,我国现存1.5万家动力电池相关企业。今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0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增加2家,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总计195.3GWh,占总装车量比为96.1%,相较去年,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有3.13%的市场份额被中小企业占据,中小动力电池厂商也在新能源汽车中分得一杯羹,跻身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队伍,为中国动力电池国际化进程增添一份力量。

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东昱欣晟”)即是由动力电池厂商欣旺达与整车企业东风汽车集团等合资成立的小微动力电池厂商。通过在体制机制层面进行创新,东昱欣晟成为东风汽车优先选择的体系内供应商,树立起整车企业与动力电池厂商合作的行业典范。

在技术方面,东昱欣晟目前推出的两款动力电池产品能够做到在卷绕式工艺之下,降低动力电池高度,从而提升整车乘坐空间高度。一般情况下,卷绕式工艺制造的动力电池为提升电容量往往需要更高的长度支撑电芯。东昱欣晟总经理田东成表示:“相比于卷绕式工艺,其他动力电池企业更愿意以叠片式工艺制造动力电池。因为叠片式工艺更能把控动力电池产品的尺寸和精度,但实际上,卷绕式工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所以我们花了2~3个月的时间去攻坚技术,实现产品良品率达到96%,而一般行业内同类型产品良品率约为94%。”

动力电池良品率提升2%的背后,企业需要付出100%的努力改进技术、成本等多个环节。固有的技术路线下,改进卷绕式工艺制造的动力电池产品极易发生错位,难度系数较高。但东昱欣晟及时转变技术方向,通过AI识别技术、自动变径等技术,持续攻坚卷绕式工艺卷针,提前为卷针设置变量,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适配每一个电芯、集卷更优参数,最终达成了生产目标。

目前,东昱欣晟生产的卷绕式短刀电池能够做到电容量166安时,最低高度仅110厘米。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这一高度还有望降至90厘米,进一步优化动力电池在整车中的摆放布局,从而提升整车动力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同时,鉴于卷绕式工艺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有利于东昱欣晟一类的中小微企业争夺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也能助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回溯2年来的创业历程,东昱欣晟总经理田东成表示,公司自2022年正式成立,2023年10月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最快的时间紧追行业速度。延承欣旺达优良的动力电池技术,东昱欣晟积极与东风汽车、吉利汽车接洽。“其实公司面对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尽管结果是顺利的,但是过程仍然是非常曲折的。”田东成坦言,起初,为了获得客户的订单,公司多个部门往往需要24小时加班加点修改设计方案、及时调试产品、“三班倒”生产交付订单。

“基本上团队都是没有停歇的状态,那是很辛苦的。因为行业释放的订单有限、各家公司都抢得很急,所以我们只能做得更快更好,才能让整车厂看到我们的潜力,最终成功为公司拿下新订单。相比与其他公司15个月的交付周期,我们从项目定点到交付只用了8个月不到的时间。”田东成表示,工厂规划产能是30GWh,目前已完成1.1期工厂建设,累计下线850万只电芯,今年全年预计产值超35个亿。后续,东昱欣晟还将建设起1.2期工厂,扩大产能,与欣旺达一同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

持续革新占领新技术高地

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和数字化转型,国内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态势向好,包括动力电池企业在内的一众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加大新质生产力投入,实现高端化和智能化升级。

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迎来转型升级,从技术端诞生出更多样化的动力电池产品,包括超快充电池、固态电池等,推动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田东成表示,目前,东昱欣晟正在进行产品的更新迭代,在现有的快充电池基础之上进行迭代,拓展800V超级快充动力电池产品,代号173。根据设想,173超级快充电池不仅能在充电速率、峰值等多项技术指标超越前一代产品,成本也能进一步降低,更符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注重降本增效的市场环境。

除了超快充动力电池,目前,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固态电池同样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热点。相较传统电池采用的液态电解质,固态电池的优势即是采用更为安全、稳定的固态电解质,进一步降低动力电池自燃的风险。但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仍是业内待解决的课题。

当前,包括本田汽车、丰田汽车、东风汽车、广汽集团等多家国内外车企均已经布局这一前沿赛道,以此抢占未来更多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基于此,宁德时代、弗迪电池、SK ON、LG等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也跟上产业链需求,加紧研发固态电池,力争在2026~2030年实现量产。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竞争,电动化技术愈发成熟,全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动力电池技术层出不穷,并逐渐推进商业变现、成本可控、技术迭代、大规模量产,最终实现新技术的上车搭载,引领着动力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向高质量升级。

充满挑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去年底以来,国内动力电池价格出现波动性下探,透露出原材料供应与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双重过剩的情况。今年以来,关于国内动力电池是否过剩的话题引起广泛讨论。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从长期市场看,全球电池产业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当前中国面临“结构性”过剩和“短中期”产能利用率低的风险。全球电池长期产能利用率将趋于合理,预计2030年全球电池总产能将达7.5TWh。

中信证券分析师在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结合锂电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当前行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比增速处于历史低位,新增的产能占现有产能的比例亦处于低位。明年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有机会上行。

有观点认为,要实现电池市场的供需平衡,至少需要等到2025年。在此期间,电池行业将经历一轮深刻的洗牌与重组,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下探、新能源汽车“内卷”和价格战的影响下,作为上游供应链的动力电池企业也反向受到了影响。高盛研究公司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到2026年,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将下降近50%,预计平均价格将从2023年的每千瓦时149美元(约合人民币1062元)下降至每千瓦时80美元(约合人民币570元)。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约占40%的车辆成本,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售价。新能源车企也愈发注重降本增效,这也意味着,未来,动力电池的价格将出现进一步下调,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或将随之加剧。

但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的,当前,仍有待挖掘的海外市场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都为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之相随地,动力电池中小企业“向外走”已成为一大趋势。今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103.3GWh,占动力和其他电池总出口量的70.8%,累计同比增长2.7%。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多梯队动力电池企业均已在或计划在欧洲或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设立工厂,以期获得新利润空间。包括东昱欣晟在内的中小微动力电池企业均已瞄准这一新增长极,同步拓展海外储能市场。今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行前十企业中有6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合计仅占4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持续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686.7GWh,同比增长25%,较去年同期44%的增速放缓。为拥有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动力电池企业需要维持良好的财务情况,包括稳定的现金流、可靠的成本控制方法、必要的投融资支持等。田东成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公司融资成本较去年有所上涨,希望银行或机构能够看到拥有稳定净现金流的中小微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稳定性,适时降低融资利率,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一直致力于利用数字化的方式服务中小微企业,其微业贷产品目前已累计授信全国超150万家中小微企业,其中24%均来自制造业,而微众银行在深入服务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之余,也在全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微众银行已深入服务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多家中小微企业,目前正在与多家新能源汽车核心企业建联,期望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其上下游提供更多金融支持。针对新能源车下游经销商,微众银行能实现抵质押指令实时全线上,且对于新能源车的交付中心模式,无需车辆抵质押,节省经销商融资成本,促进新能源车销量;对于像东昱欣晟一样的车企上游, 则提供多级产业链的订单融资解决方案, 从服务一级供应商到覆盖产业链多级供应商, 从应收账款环节融资提前到订单阶段的融资,真正解决供应商实际融资需求,并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渗透率。

截至2024年6月末,微众银行微业贷供应链金融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累计服务产业上下游企业超30万户,提供超5400亿的资金支持,与超400个品牌伙伴长期合作,其中国央企及中国企业五百强合作伙伴均超100家。

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犹如点点繁星,聚合起来却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持续壮大中国制造的版图,这些中小微企业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制造的未来之星。据了解,微众银行将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品体系,推出贴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以精准、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激发中小微企的创新活力,助其成为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力量。

© 2011 - 2021 FX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