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拓外汇:对话天赐材料:以优秀洞察穿越周期,加快探索确定性增长空间

2025-07-03 09:25:24

新能源汽车的繁荣将锂电池及相关材料产业迅速带入了行业景气高峰,而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在诸多细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抢占了锂电关键材料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近几年来行业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和推动者。

“中国的电动车从无到有实现全球领先,新车的渗透率超过50%,如果回到2010年,很难想象这一切能有这么快的发展,”天赐材料董事会秘书韩恒表示,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产业发展时期,天赐材料凭借对市场趋势的深度洞察并不断适配客户需求,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机遇。“对于产业准确的洞察能力是天赐材料在过去十几年逐渐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他说。

当前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技术快速迭代,锂电材料领域正迎来洗牌,未来产业将有怎样的市场前景和格局,又有哪些机遇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汇正财经研究员徐炳炎认为,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国内锂电产业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应用创新方面,仍将引领全球,未来更有可能实现行业标准的对外输出,带动国内锂电材料行业实现新一轮发展。

波澜壮阔15年

天赐材料主营业务涉及日化用品和锂电池材料等领域,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公司凭借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等核心材料迅速抢占市场,逐渐成长为国内锂电池关键原材料的头部公司。根据2023年行业数据,天赐材料在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6.4%,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过去15年来公司在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波澜壮阔,”天赐材料董事会秘书韩恒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感叹道。

“从2010年的‘十城千辆’到2015年一系列支持政策,再到2020至2022年这一波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飙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正好契合了天赐材料在锂电方面的布局节奏,也拉动了我们的业务快速增长,”韩恒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天赐材料在过去十五年内,营收规模增长超过30倍,净利润规模增长超过五倍。剔除行业的系统性因素,公司业绩大部分时间呈正向增长态势。

LiPF6(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电池溶质锂盐,也是锂电池领域最关键的原材料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其技术和产能原本由三家日本企业所垄断,其在全球市场最高份额一度超过90%。

天赐材料通过引进美国技术,于2011年实现六氟磷酸锂的自产,并在此后陆续突破技术和产能的重要瓶颈。

技术层面的不断升级迭代后,该公司目前已是业内为数不多能够生产液态六氟磷酸锂的企业。“提纯液态六氟磷酸锂不仅大大提升了电解液的原子使用效率,也将其工艺路径简化至极致,这是目前六氟磷酸锂最有效、使用成本最低的合成路径。”韩恒介绍道。

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升温,天赐材料产能5数次扩充。截至目前,天赐材料六氟磷酸锂年产能已从最初的300吨固体材料提升至11万吨左右(液体折固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0%以上(截至2023年),锂电池材料整体产能更是达到51万吨,成为兼具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全球锂电材料龙头企业。

“对技术的掌握以及工程化快速迭代能力是天赐最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韩恒表示,天赐材料对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敏锐洞察,背后依靠的正是技术团队和工程化团队的卓越能力。凭借技术与市场的不断碰撞,公司锂电材料通过不断适配市场需求实现了多次迭代,最终获得了目前的成就。

从失衡到再平衡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对锂电材料需求快速提升,近两年来电池材料领域越来越多企业持续扩张产能,行业供需出现失衡。

以电解液为例,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2年我国锂电池电解液产能达到144万吨,同比增长217%;至2023年,这一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张至429万吨,同比增长197.22%。直到2024年,行业产能高速增长的趋势仍未见放缓。

与此相对应,我国锂电池电解液价格自2022年的高点一路下行,由11.2万元/吨下降至2024年一季度的2.2万元/吨。另据百川盈孚统计,2025年4月初,我国磷酸铁锂、三元动力以及锰酸锂电解液价格分别为1.92万元/吨、2.54万元/吨和1.55万元/吨,依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汇正财经研究员鲍飞表示,锂电材料价格波动剧烈,目前只有高峰期的十分之一左右,对行业企业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同时,锂电池材料技术仍在持续迭代,比如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等,这都会侵占现有技术路线的市场份额,甚至可能在未来形成完全替代,这也是锂电材料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作为锂电材料头部企业,天赐材料同样也正经历行业阵痛。2022年高点之后,公司营收规模、净利润以及毛利率水平都较此前明显下降。

不过作为业内人士,韩恒对这一现状则表现得较为坦然,“所有新兴行业在扩张过程中都会面临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的问题,如果协同出现滞后,就必然会引发某个环节产能过剩或竞争加剧,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电解液产业2021年、2022年行业的年均增速超过40%,但是到2023年之后增长速度出现明显放缓,目前基本维持25%左右的年均增速。”韩恒指出,电解液行业增速放缓而上游材料领域产能增长过快所形成的供需错配,是造成当前锂电材料行业困境的主要原因。

谈到未来的行业前景,韩恒认为,行业增长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只是增速有所放缓。“去年以来行业产能,特别是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尾部产能正在逐渐出清,而当下全球新能源化趋势依然确定,尤其储能需求可能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预测,乐观情况下,大约一到两年后,行业供需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新业务与新市场

锂电池技术迭代持续进行,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先后成为行业技术探索的热门方向,尤其是固态电池由于兼具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锂电池的理想形态。天赐材料近年来也陆续通过技术研发,对包括钠离子电池材料、固态电解质及材料等领域进行前瞻布局。

不过,韩恒也表示,当前在固态电池理想技术路线的探索尚未有明确定论,并且在商业化方面短期依然面临成本过高等问题,固体电池技术要达到理想状态还需时日。相比之下,天赐材料在利用成熟技术开发新业务、强化产能及关键资源的掌控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

围绕锂电材料这一核心,公司正通过加强自产能力构建循环产业体系,获取成本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收并购一些具备核心客户或技术优势的公司,向正极材料、电池用胶等市场拓展,巩固行业影响力。

“电解液、正极材料和粘结剂等都是电池的核心精细化学品和专业化学品,它们共同构成了锂电池的解决方案,向这些业务领域的拓展正是天赐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体现。”韩恒表示,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持续突破对天赐材料现有业务和产品能力将带来积极影响。

在上游资源布局方面,韩恒介表示:“当前电解液的需求体量已经超过百万吨级别,这使得原材料供应保障需求越来越高,天赐在锂、磷、磷铁等原料方面也正在进行布局,以支撑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据年报披露,天赐材料近年来重点推进对非洲区域资源整合能力进行强化,在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核心资源国系统开展锂矿勘探、战略采购及渠道体系构建。同时,通过矿山项目联合开发模式锁定高潜力资源标的,目前在当地已形成勘探、开采、选矿的全链条能力体系,为确保上游资源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

在新市场拓展方面,天赐材料也在持续加码,目前已先后在美国和摩洛哥筹建供应基地。“我们认为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未来在新能源化方面有很高的确定性,就像2020年-2024年的中国。”韩恒表示,综合考虑市场空间、资源禀赋、人力成本等因素,公司最终将覆盖美洲、欧洲和非洲新能源市场的主力工厂选址落地在美国和摩洛哥。

徐炳炎分析认为,当下中国企业对于出海表现得十分积极,并且随着中国在越来越多领域从跟随者变为引领者,国内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更加明显。未来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中国企业将不仅仅是推动产品出海,更多的可能是技术甚至标准出海,并将进一步带动整个市场迎来一波较快的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FXTM